新闻动态

莫把鲅鱼圈写成“鱿鱼圈”!你可知道她的来历?

发布时间:2024-01-02 栏目:新闻动态

  鲅鱼圈区坐落辽宁省中南部,辽东半岛中部、辽东湾东岸,是营口市的四个区之一,间隔营口市市区南52公里。前史上,鲅鱼圈区域一向归盖县(今盖州市)统辖。1984年1月,为建造鲅鱼圈港,经国务院同意,鲅鱼圈从盖县成建制划出,建立了营口市鲅鱼圈区,其时人口为23640人。1992年10月,经国务院同意,建立营口经济技能开发区,直至今天。

  鲅鱼圈这个特征地名是怎样来的?在2018年6月,《辽宁日报》上一篇名为《为啥叫鲅鱼圈》的报导给出了答案——

  营口市前史学会副理事长白旭研讨当地史多年,他和记者说,盖州市档案馆保存有1980年至1982年全国地名普查材料,其中有关于鲅鱼圈的记载:“清康熙年间有打鱼船来此打鲅鱼,因港湾似弧形而得名。”这是解说鲅鱼圈地名由来的最早的官方文件。

  这一说法得到了大众的认同。据鲅鱼圈区盐场村年逾90岁的赵永家回想,小时候听爸爸妈妈说过,在清朝时,这儿曾是6省打鱼船聚集地,捕捉的主要是鲅鱼,因海湾呈月牙形,构成半个圈,鲅鱼圈就叫开了。白旭和记者说,关于这一个说法,当地不少白叟都提起过。鲅鱼圈区望海寨张涛白叟说,在清朝时,辽河入海口邻近为天然渔场,每年小满至夏至期间,鲅鱼洄游,进入渤海湾产卵。因而,冀、鲁、苏、闽、浙、粤等6省的渔船来此捕捉,构成为期一个多月的海市,而其时没有冷藏技能,捕捉到的鱼不能运回南边,幸亏邻近盐滩颇多,因而他们就地加工腌制,一时间鱼行树立。当地最有名的小吃“咸鱼炖豆”,便是用鲅鱼做质料。

  不过,鲅鱼圈区已退休多年的文化馆原副馆长范垂鹏对此说法不认同。他以为,清朝时,鲅鱼圈人口少,仅仅一个很小的渔村,因地貌上三面环山围成一个圈的形状,中心相似一个小盆地,故而称之为鲅鱼圈。“这一说法也有依据,现在,当地仍把原海星村一带称为圈里。”白旭解说说。

  葛成良退休前是鲅鱼圈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,从事地名研讨。据他介绍,鲅鱼圈原本是交通不便的荒滩,仅仅海滨上有几间茅草窝棚供打鱼人暂栖。150多年前,别离有6省13县的渔民来此营生,遂变成村落。每年的5月槐花怒放时,也是这儿的黄花鱼盛产期,以望海寨(今鲅鱼圈区望海办事处望海渔业村)为买卖中心堆满了黄花鱼,囤积居奇。由于当地人排挤外来渔船,所以外来户只能寻别处落脚。“五月节”“八月节”是鲅鱼盛产期,外来渔船骤增,都集聚在望海寨南5公里的西关屯一带海滨落脚,并以此为中心买卖鲅鱼。一朝一夕,此地就以买卖鲅鱼而家喻户晓,构成了以操着各种口音的人杂居的大屯落。由于本地人与外地人相互排挤,因而,这6省来的外地人自行抱团,他们称自己人和居住处为圈内,称本地人为圈外。而本地人常来买他们的鲅鱼,故习惯称其为“鲅鱼圈”。1955年,当年的屯子改名为海星村,1958年建立公社时因“鲅鱼圈”正好居中心,南9公里,北8公里,且无重名,故改称鲅鱼圈公社。

  由此白旭得出结论,鲅鱼圈这一姓名应该是从外省来此打鱼的渔民口中叫出来的。

  在当地志中,民国九年(1920年)的《盖平乡土志》记有“鲅鱼圈”字样。“这是现在查到的鲅鱼圈一词最早的记载。”白旭和记者说,民国十九年(1930年)版的《盖平县志》中,有“……此外尚有三五渔港,曰西套、曰望海、曰鲅鱼圈,皆属帆船小港,非交通海口也”的记载。

  记者查阅《盖县政区沿革》发现,在1904年至1908年间的盖县政区散布上,现在的鲅鱼圈地界分属沙岗区、望海区、柏林区。尔后时局动荡,政权更迭,直至1945年抗战成功后,鲅鱼圈才初次以村级建制呈现,时从属芦家屯区(今鲅鱼圈区芦屯镇)。

  “‘鲅鱼圈’这三个字的确土里土气,曾想过改姓名。”白旭介绍说,上世纪90年代末,当地报社曾建议民间搜集地名活动。从来稿的状况看,与“港”“海”“湾”有关的称号占大多数:如海明区、新港区、金湾区、海星区。后来由于改地名程序冗杂、本钱太高级原因放置。近年来,跟着经济的开展和旅游业的鼓起,鲅鱼圈的姓名因独具特征而广为传达,成为一个标识,深受当地大众的喜爱,成为省内闻名的港口旅游城市。

推荐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