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壮大和发展远洋渔业需要强力扶持

发布时间:2024-02-22 栏目:新闻动态

  的动物蛋白存在于海洋之中,海洋是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宝库,也是维系地球生命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全球人口增加,食品需求的压力增大,各国竞相发展渔业,制定“向海洋要食品”计划。

  然而,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水产品第一大国,中国水产品产量在占到世界总产量1/3以上的今天,对公海渔业资源的占有率却仅有8%。

  以传统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中华民族,缺乏海洋意识,面对深海大洋长期裹足不前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  为了发展远洋渔业,改革开放之后的1985年3月10日,由中国水产集团所属烟台、舟山、湛江公司,及福建省远洋公司联合组成了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,12艘600马力拖网渔船和一艘冷藏运输船从福州马尾港出发,沿台湾海峡驶向南海,穿越红海、苏伊士运河、地中海,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,于4月29日到达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港,然后分赴非洲几个协议合作国家近海水域作业。

  1985年之后的那几年,我国远洋渔业处于起步阶段,主要是在几个非洲国家的近海开展过洋性渔业,直到2000年,我国过洋性渔业的渔船数量和产量仍占我国整个远洋渔业的86%和73%,公海大洋性渔业仅占14%和27%。在别国的专属经济区捕捞,不仅受当地的法律和高额入渔费制约,且运输成本高,不利于长久生存发展。调整远洋渔业结构,加快发展大洋性渔业成为必然选择。

  目前,我国从事远洋渔业的生产企业有120多家,分布在三大洋及34个国家和地区海域作业;各类远洋作业渔船1500余艘,其中鱿钓船300多艘,金枪鱼钓船300多艘,拖网渔船近800艘;从业人员5万多人,捕捞年产量100多万吨,年产值100多亿元。过洋性渔业与大洋性渔业的比重约为3∶7。

  远洋渔业的进步,某一些程度上缓解了近海捕捞压力,丰富了“菜篮子”食品供应,尤其是减轻了过去远洋食品对日本、泰国等国外市场的依赖。

  但是,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,作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,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90%以上来自水产养殖,远洋捕捞能力、产量依然不足。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,渔业水域、滩涂被大量占用、污染,水产养殖受到制约,需要加快发展远洋渔业。

 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白准确地提出“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”,要落实这句话,第一步是要提高全社会对远洋渔业的认识水平。

  在“百度”搜“远洋渔业”,得到的名词解释称:“远洋渔业”以捕捞鳕、鲱、鳀、金枪、鲭、鲹、鲽、胡瓜、竹刀科鱼类以及头足类、甲壳类和鲸类等为主要对象。

  中国渔业协会远洋渔业分会秘书长黄宝善对记者说,我国远洋渔业的渔获大致上可以分为:金枪鱼、鱿鱼、杂鱼。从这个分类能够准确的看出,金枪鱼和鱿鱼在我国远洋渔业中的分量很重。

  先说金枪鱼。金枪鱼又称鲔鱼、吞拿鱼,是一种大洋性高度洄游鱼类,分布于太平洋、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、亚热带和温带广阔水域。金枪鱼有30多个品种,常见的有蓝鳍金枪鱼、马苏金枪鱼、大眼(也称“大目”)金枪鱼、黄鳍金枪鱼、长鳍金枪鱼、鲣鱼等6种,前四种主要制作生鱼片,后两种主要用来制作金枪鱼罐头。

  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金枪鱼捕捞作业,主要有日本、印尼、中国台湾、西班牙、韩国、菲律宾、美国和法国等。

  1950年,全世界的金枪鱼捕捞产量为60万吨,到2007年达到513万吨,其中太平洋303万吨,印度洋160万吨,大西洋50万吨。按品种,鲣鱼产量为231万吨,黄鳍金枪鱼130万吨,次之为大目、长鳍、蓝鳍。蓝鳍金枪鱼已经濒危,产量仅为4万吨。

  当各个国家对金枪鱼的围网、竿钓、曳钓和延绳钓已经搞得热火朝天时,我国的大洋金枪鱼渔业才缓缓启动。1987年,由中国水产总公司牵头,联合几家地方国有捕捞企业派出第一批7艘渔船,赴中西太平洋海域进行冰鲜金枪鱼延绳钓作业。经过十几年的试探摸索,到本世纪初才线年,我国金枪鱼捕捞产量约15万吨,其中围网11万吨,延绳钓4万吨,初步形成产业。

  再说鱿鱼。鱿鱼属于海洋头足类动物。据世界权威渔业专家分析,全球海洋中头足类资源的总储量为5000万吨至1亿吨,而目前全球每年的捕捞量约360万吨,其中70%左右是鱿鱼。鱿鱼为一年生鱼类,捕捞量过低是一种浪费,捕捞量过大则可能会引起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断裂,需要适度适量。不过,目前捕捞量只占资源量的5%左右,国际渔业组织尚未对鱿鱼捕捞实行限制措施,鱿鱼资源以及鱿鱼产业的前景较为光明。

  我国的远洋鱿鱼钓起步于1989年,为走出新路,国家渔业主管部门安排专项资金,启动了日本海鱿鱼钓作业的探捕开发。1989年5月,由上海水产大学科学调查船“蒲苓”轮进行首次科考,取得了渔场、资源、技术方面的资料;第二年,“蒲苓”轮与舟山海洋渔业公司组成我国鱿鱼探捕船队,携手开赴日本海进行光诱鱿鱼钓探捕生产,获得成功;第三年,鱿鱼钓探捕船开赴北太平洋渔场作业,又获得巨大成功,由此拉开了我国远洋鱿鱼钓生产的大幕。此后,又先后开发了南大西洋渔场、东南太平洋渔场,鱿鱼钓逐步形成一个崭新产业。

  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《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总体设计》,提出“稳定过洋性渔业,优先发展大洋性渔业”的思路,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远洋渔业的方向。近年来,我国每年投入鱿鱼钓船350艘左右,年产量30万吨左右,有相对成熟稳定的作业渔场,产业高质量发展形势也比较平稳。

  金枪鱼远离大陆污染,生食味美,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全面的营养价值。目前,在国内市场上,一般金枪鱼生鱼片的价格在120-150元/公斤。但是,由于消费习惯的差异,以及市场宣传推广力度的不足,13亿中国人每年仅消费几万吨金枪鱼,使我国捕捞的金枪鱼多数出口给日本,成为日本消费者的美食。

  市场总是“物以稀为贵”。蓝鳍金枪鱼是金枪鱼中最受喜爱的品种,大多数都用在制作上品寿司和生鱼片,80%被日本人消费。在日本,一条650公斤的蓝鳍金枪鱼可拍卖到10万美元。由于蓝鳍金枪鱼生长缓慢和过度捕捞,数量已经大幅度减少,2008年,国际大西洋金枪鱼保护委员会决定减少2009年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配额,总配额压缩至2.2万吨,其中日本和美国的配额减少至1.5万吨。2010年,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总配额进一步压缩至1.35万吨以内,我国近几年的配额都是每年76吨。目前,金枪鱼其他品种中,大目、长鳍也有配额限制。

  难怪一位日本鱼商对山东省中鲁远洋(烟台)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勇说:“如果中国人学会吃生鱼片,哪里还有我们吃的!”这句话看似调侃,实则隐含了日本人确实存在的担心。

  2009年6月17日,设在中鲁远洋公司的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建成,由九家有名的公司组成的“金枪鱼市场开拓企业协作联盟”,专门编印宣传手册,指导消费者正确食用金枪鱼,比如告诉消费者:别把三文鱼当作金枪鱼,不要吃被一氧化碳熏染过的金枪鱼。

  在鱿鱼市场上,近几年我国年产鱿鱼30多万吨,其中加工出口占70%,内销占30%。以前,我国市场上的鱿鱼产品主要是烤鱿鱼片、鱿鱼丝,品种单一。但最近记者在山东汇洋集团下属的蓬莱京鲁远洋食品有限公司看到,鱿鱼被加工成鱿鱼花、鱿鱼丸、鱿鱼串、鱿鱼圈、鱿鱼棒、烧烤鱿鱼仔等多个冷冻品种,可供消费者炒、炸、炖及速食,使记者眼界大开。该集团董事长王轰介绍说,近几年国内市场对鱿鱼的需求量呈上涨的趋势,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光明。

  在汇洋集团记者还了解到,远洋渔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个产业链的发展。如,汇洋集团的前身叫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,是一个村办渔业捕捞大队,先是发展了远洋捕捞业务,因为海产品需要保鲜,便又建造了冷库发展冷藏业务;看到水产品加工能赚大钱,又发展了海产品精深加工;因订造一艘大渔船花费了3600万元,集团董事长王轰又投资2.3亿美元成立了船业公司,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民营造船厂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,一个村办渔业捕捞大队发展成为年出售的收益过10亿元的渔业巨舰;在安排就业方面,仅一个船业公司就解决就业5000多人。

  远洋渔业是一个高风险产业,受国际油价、渔场资源定位、海上人身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。

  我国远洋渔业起步较晚,还因为先天不足,使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制约。如,多数鱿鱼钓船、冰鲜金枪鱼延绳钓船以及过洋性作业渔船,是由近海捕捞渔船改造而成,船龄20年以上的占1/3,接近淘汰报废期限,安全性能差;国内还不能完全自主建造大型渔业船舶,较为先进的渔船竟然是通过合作方式购买的外国“二手船”;远洋基地设施不足,渔船建造维修、渔需物资补给、产品加工销售等过于依赖他国;发达国家远洋渔船已使用远红外线集鱼器、声纳探鱼仪、吸鱼泵、纳米渔网、直升机探鱼等高科技捕捞技术设备,而我国渔船还在依靠船长经验等传统方式寻找渔场和捕鱼。

  虽然我国远洋渔业在近20多年里有了很大发展,但与我国“世界水产品第一大国”的地位不相称。中国渔业协会远洋渔业分会秘书长黄宝善认为,我国远洋渔业今后需要在国际、国内两个方面开拓空间。在生产上,要开拓进取,稳步推进;在市场上,需要加大宣传、推广力度,开拓国内、国外两个市场,尤其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;在国际远洋渔业话语权上,作为负责任的渔业国家,我国既要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,共担责任,又要为本国企业争取权利。远洋渔业不仅要为我国百姓的餐桌贡献优质的蛋白质,还应该为经济、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
推荐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