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博手机版登录网址

耒阳人的传统生活习俗你还记得多少?

发布时间:2024-01-12 栏目:立博手机版登录网址

  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,亦为人类生活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,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特征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。”意思是说,上天生养众民,即使百姓拥有事物,也有一定法则给百姓遵循。这些生存的法则叫“文化”,即被后世冠上的“礼仪文化”“服饰文化”“饮食文化”“风水文化”“旅游文化”等,生活的方方面面,内容是丰富多彩的。

  耒阳人的穿戴只有穷富之差别、四季之变换,与汉民族另外的地方的人并没什么特别不同,平时的衣着可以说是乏善可陈。喜欢穿什么、怎么穿,纯属个人的爱好使然。耒阳农村在20世纪70年代前,衣物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主妇自己缝制的,在制作服装鞋帽的时候,喜欢绣上一些个性化的图案纹样元素,很有意思。

  旧时耒阳人家家户户都种棉、种麻,农村妇女都会纺花织布。工具有“织桶”“纺花机”“高机”“矮机”。织桶是用来盛拧出的麻线用的,纺花机纺棉线,这两样工具每家都有,一般是陪嫁的嫁妆。高机织棉布,矮机编麻纱,这两样是织匠人的机械设备。纺花、拧线是农家妇女必备技能;织布、编麻则是农村的一门手艺,一年四季有人送料上门加工。直到20世纪70年代,生意还十分好。农村着衣的布料,除棉麻料之外就是绸缎,绸缎只有大户人家买得起,也只是逢年过节时偶尔穿一两次以示身份,农村穿“的确凉”是80年代的事了。

  旧时,裁缝是农村一门重要的手艺,有开家庭作坊的,也有上门服务的。但普通农家一般都是由家庭主妇承担制衣的任务,农妇大部分时间是在家纺花、拧线,再送给织匠织成布料,然后拿回家自己制作衣物。大集体时代,妇女要在生产队出集体工,只有农闲时节才会在家做这些活计。

  男衣,为对襟装。衣服上端为低立领,前襟一排布盘扣,为五对或七对的单数,前襟下面有衣袋。

  女衣,为右衽开口。即前襟向右开口,左边一片布向右边斜压过去,在腋下用盘扣锁住,一共也是五对扣。

  裤子,男女都穿“抄头裤”。抄头裤的裤头很大,从腹部前的一边向另一边抄过去,再用布条编织的专用裤带把裤头扎上。

  丁哩帕,宽约六寸,长约五尺,用麻与纱一起拧的线,用矮机织成,男人专用物,因线粗,布面会有丁哩(即颗粒),故名。这种帕子牢实,冬天扎头上可御寒,夏天吊腰上可随时取下擦汗。

  男帽,即瓜皮帽。由数块棉布拼缝而成,帽檐向内折,再接上里子,帽顶有一个红顶子。这种帽子只在男子在结婚时行“加冠礼”时戴上,加冠意为“加官”,因“帽”与“冇”同音,民俗讳称为“有子”。

  耒阳民间做鞋,很有地域特色,或许是因为古代耒阳人不穿鞋,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载:

  茨充为桂阳令,俗不种桑,无蚕织丝麻之利,类皆以麻臬头贮衣。民惰窳,少粗履,足多剖裂血出,盛冬皆然火燎炙。充教民益种桑、柘,养蚕,织履,复令种苎麻,数年之间,大赖其利,衣履温暖。

  说的是东汉茨充到桂阳郡(郡治设耒阳)上任郡守,看到这个地方的人不穿鞋,脚都开裂出血,寒冬时就放在火上烤,于是教会人们种桑、种麻、养蚕、织布,用来做衣做鞋。据此可知,耒阳做鞋的历史有两千多年了。

  结婚过鞋样过鞋样是婚前一个最重要的程序,也是婚姻能不能成功的关键。男女对好八字,按理是要谈婚论嫁了,且慢,女方还有一道必答题,那就是照男方脚的大小做一双鞋,通过做鞋考验该女子的女红水平。

  鞋底上绣花耒阳人做布鞋,会在鞋底纳出迷宫图、万字格,鞋做好后,会在里子底层再绣一双鞋垫,垫子上会绣上精美的图案。而奇特的是,这些都是穿着时眼睛看不着的地方。之所以有这种习俗,大概是女人显示本事的一种本能。

  穿“木车子”木车子,即木屐,又称钉鞋,耒阳人将钉鞋直接当成雨鞋穿。钉鞋的鞋底由很厚的樟木制成的,下面打了高高的铁马钉,整个鞋底接近两寸厚,鞋面前端用牛皮封上一半好盛脚,后端留空好进脚,这种鞋既美观又牢实,历来是耒阳向外销售的特产。下雨天出门,头顶斗笠,身着蓑衣,脚蹬钉鞋,既防滑又防泥,如今已经绝迹了。

  布条编草鞋耒阳做草鞋的历史相当悠久,有用竹笋壳做的草鞋,但最擅长的是用做衣剩下的边角余料做草鞋,这些草鞋用废布料扎鞋底,编织成的布绳在上面来去斜穿成鞋面,挑脚们穿这个走山路比笋草鞋舒服。此外,还有用树皮筋、橡胶皮编的草鞋。

  从耒阳人一日三餐的叫法上,能够准确的看出古代的遗风。早餐称“呷早饭”;中餐称“呷满饭”(古时过午不食,吃了中餐没下餐了,故称“满饭”);晚餐称“打夜伙”,比较耒阳的“打早伙”(清早喝一壶茶或一碗粥再去干活)、“打晏伙”(上午喝一碗粥或泡一碗糟接一下力),晚上这一餐一般是一杯凉开水就几根咸菜,是不上正餐的。后来生活富裕了,便称晚餐为“呷冷饭”,即用凉开水将剩饭泡散,就一点咸菜送下去,不煮菜了。当然,这只是平时过日子的饮食,耒阳人对食品的要求还是很有讲究的。

  耒阳人养猪吃肉,除毛、屎之外都会吃光,但对猪肉的一些部位称呼却相当斯文。比如,猪嘴叫“聪咀”,猪舌叫“赚黄”,猪耳朵叫“顺风”,猪血叫“旺子”,猪大肠叫“下水”,猪尿泡叫“小肚”,等等。吃剩下的猪肉,会很有创意地腌制收藏。

  熏腊肉其做法与另外的地方有很大的区别。将切成条块的肉用盐和香料腌制几天,肉入味后挂起来晾干水分,再将柴火灶的大锅移走,放入茶籽壳、瘪谷壳、香草,点火压实沤出烟火。在灶锅口摆上铁丝篮子,把肉铺排在篮子上,熏制时不断翻动,将白肉熏至椿黄冒出油来即成,然后用挂篮挂在楼枕上,可吃一年不变味。

  夫子肉以大块五花肉为主料,以糯米掺入黏米、黄豆、茴香、橘皮炒黄后研磨成粉,将五花肉切块后用醐酒、食盐腌透后,再裹上米粉,用铁丝篮烘烤至微黄出油,凉透后置于陶罐中存放,可食用数月不变质。食用时,取出米粉肉蒸干萝卜丝,香气扑鼻,入口爽滑,肥而不腻,堪称席面上品。

  炒下水将大肠翻好,用食盐或明矾去臭洗净,备一口大锅,锅中放入瘪谷壳,锅下生火,待锅中冒烟,便把大肠放入瘪谷壳中反复煸炒至爆出香味,下水转成酱黄色即可,取出下水洗干净后晒干水分,然后可与腊肉一道挂在楼枕上,一年不会变味。炒下水是耒阳地区特有的制作的过程,可粉蒸,可炒菜,其味妙不可言。

  坛子菜是耒阳著名的土特产。在耒阳,几乎所有的蔬菜都可进坛腌制,其品类之全、色泽之鲜、香气之纯、口感之脆,是任何腌菜都无法与之媲美的。耒阳的坛子菜不同于泡菜、酱菜等腌菜,它突出的是“坛子”,坛子越老菜越香,新置的坛子,要经过很严格的技术处理后才可使用。

  豆腐乳豆腐乳的制作有讲究,首先将豆腐用中火煮沸去卤,经发酵长霉,再用文火烘烤缩水,加盐、酒、糖、辣椒粉和多种香料,然后人坛,上面淋上茶油,加盖密封,半年之后再开坛食用,开坛后异香扑鼻,令人垂涎,是农家待客上品。豆腐乳块吃完之后,余下的汤汁,再放入辣椒、菜心、萝卜、蒜苗等菜腌渍一周以上,其味香辣可口,或佐粥,或拌饭,或下酒,或就白开水食用,无不令人满口生津,胃口大开。

  腌萝卜用来制作坛子菜的萝卜,最好是耒阳新市街的土产,新市土产萝卜大如拳头,形如球状,含糖量多,水分适中,口感极佳。制作坛子菜的萝卜,洗净后要切块烘烤,烘烤后的萝卜又白又脆,烘干的程度视腌制品类而定。坛制的萝卜有酒浸萝卜、豆腐乳萝卜、豆酱萝卜、盐水萝卜、闷座萝卜、甜酸萝卜,品种达数十种之多,口味则层出不穷。烘干后的萝卜,分别调上醐酒、辣椒粉、剁辣椒、豆瓣酱及各种配料,和匀上坛,密封严实。数天后开坛,满屋溢香,用牙一磕嘎吱脆,吃后齿颊留香,回味无穷。

  酒浸辣子制作酒浸辣子的原料最好是立秋前后本地芭蕉、长坪或太平坳上当阳坡的辣椒,其形如指,皮脆肉厚,红中透紫,辣味纯正。将辣椒洗净沥水,放到阳光下晾晒干水分,在辣子把头用针扎一小洞备用,再把生姜、蒜子若干洗好切片,晾晒干水分备用。取本地醐酒加适量粗盐烧沸,放凉后备用,然后把辣子码进腌菜坛子中,放一层再加一层粗盐、冰糖,注意别加过量以免影响口味,马到坛脖子,最后倒入醐酒漫过辣子即可,盖好坛盖并在坛口加水密封。一周之后便可开坛食用,其味香脆甜辣,回味无穷。

  耒阳民间的油炸食品必用茶油,花样很多,如油炸圆子、粑匙、刮皮、脆仔、花根、羊耳朵、杨梅酥、燥粑等,最为普遍的是,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炸圆子。圆子的花样繁多,有薯丝圆子、藕丝圆子、桁条圆子、绿豆圆子、糯米圆子、面粉圆子、新市圆子等。薯丝圆子的做法有讲究,先将红薯洗净切丝,放焙篮中烘软备用,取糯米粉、粳米粉、面粉若干放入盛器,加水和成糊状,将薯丝倒进盛器与面糊和匀,用手捏成梭团,放人热油中炸制成焦黄即成,出锅后又香又脆;新市圆子的制作稍微复杂一些,先将红薯、土豆、老南瓜蒸熟捣成泥,加人面粉、米粉、生粉和成面,加引子和温水搅拌成絮状,揉成面团发酵5-8个小时,发酵好的面上下全是蜂窝,用手扒开后呈拉丝状,最后添加冰糖、猪油、面碱,反复搅拌成稀面糊,用勺子舀进油锅烹炸至金黄即成。

  红薯粉皮,耒阳土话叫“合粘”,四乡农村都有“烫合粘”的习俗。烫合粘的制作,有十几道程序,最主要的程序:一是选薯,要选择含淀粉量足的新鲜红薯,放久的红薯不行;二是磨浆,即将红薯洗净磨碎,倒进水中反复搅拌尽量将浆搅出;三是滤粉,把薯浆舀出,通过纱布过滤去渣,过滤后的淀粉会沉淀下去;四是蒸制,取淀粉用清水调匀成浆,再盛入金属器皿蒸熟;五是将蒸熟的整块烫皮摊到直径一米多的团箕上,趁热向四周摊薄拉匀,这道工序是耒阳人独创的,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;六是拉开的烫皮放凉成型后,即揭下挂竹竿上晾至半干;七是切丝,即将烫皮卷成筒,将其切成扁条再挂起来晒干收藏。红薯粉皮滑溜爽口,劲道十足,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。

  粑粒主原料为粳米、糯米、高粱、黍米、䅟子、麦子、花满(荞麦)等。将粳糯按比例浸发,或将高粱浸发,用石磨磨成浆粉,分成圆块上笼蒸熟即可。用白米做的叫米粑粒、用高粱做的叫芦菽粑粒(耒阳土话称高粱为“芦菽”)或红米粑粒。耒阳用米蒸制的粑粒花样百出,常见的有青粑粒(青,又称清明草)、麻粑粒(麻,苎麻、麻藤嫩叶)、艾粑粒(艾,艾草叶);麦子粑粒(麦子磨细加豇豆调糊,用桐子树叶包住上笼蒸熟,或放在火灰里沤烤);油煎粑粒(先浸好米加隔夜饭加盐磨成浆,加葱、芹菜叶点缀,倒入小平底圆勺放油锅中炸至金黄上浮,翻转再炸至金黄即成),这是耒阳最为普遍的传统美食;糍粑的做法是选黏性糯米浸透、蒸熟,放入石臼里反复春抖至看不到米粒,搓成圆形粑粒即成。

  吊粒主原料为粳米、糯米。做法上,有硬米吊粒(硬米即粳米,小的可煮立夏粥、煮泥鳅汤。将小吊粒码成塔形锥,故称“锥子吊粒”,是方便携带的风味食品)、糯米吊粒(即汤圆)、阴阳粉吊粒(一半生粉一半熟粉做成,如乒乓球大小,非常软弹,韧劲十足,扔在灶台上可弹起来,用于煮泥鳅汤可强筋健骨)、碱水吊粒(用稻草烧成灰浸水,澄清后的水俗称碱水,将碱水加盐倒入米粉中和匀,揉成乒乓球大小的吊粒,上笼蒸熟即成,又充饥、又耐收)等等。

  除上述几种耒阳家乡美味外,耒阳各地还有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乡味食品,大多价廉物美。如北乡的新市米粉、新市烧饼;南乡公平的燥粑、谷花糖;东乡夏塘的麻饼、龙塘的打糖;西乡仁义的手工面条、太平坳上的倒缸酒、长坪坳上的红薯酒;等等。

  耒阳菜,无论是汤菜、蒸菜、炒菜,都会用三种以上食材混合加工,多的达十来种。耒阳办酒席,连续三天不吃同样的菜,可见其丰富的程度。下面选几样介绍。清乐汤 一种汤菜,即将精肉、猪肝、猪肺、猪喉、猪肚、鸡蛋花、油豆腐、蘑菇、粉丝末、豆芽等各类食材剁碎,加盐、酱油在汤中煮沸,最后加红薯粉勾芡成稠状,撒上葱花,淋上香油即成。似汤非汤,其味鲜香,上桌后看不到热气却很烫,要趁热吃,但吃时要小心烫嘴。

  荤蒸菜有腊味合蒸,即将腊肉、腊鸡、腊鸭、腊鱼切块,在蒸碗里码好,再在上面加干辣子、干茄子、干豆角、干萝卜丝、豆豉等,淋茶油上笼蒸透,用盘子覆过来即可,香浓可口,特别送饭;有猪三蒸,即中间放上涂红的小肠花,将虎皮五花肉、熟精肉、熟猪心、熟猪肝切块,先下锅加盐、胡椒、大料、酱油、醐酒、永兴酱、干辣子等煸炒入味,码在蒸碗里,上面再盖干茄子或干豆角,蒸透覆盘即可。

  头碗菜有干头菜碗,即将鸡脖子、香菇、木耳、干红枣、熟莲肉等加糖和少许盐炖出鲜味做底,将桁条圆子、剥皮豆腐、虎皮鸭蛋、包圆(用红薯粉调精肉加调料搅成糊状上笼蒸成糕,放凉后切片)、切蛋片(鸡蛋打糊上笼蒸熟切片)、玉兰片(笋片)、云耳、腐竹、猪肉片、猪肝片、小肠扎花等码在大蒸碗底料上,上笼蒸熟即成;还有汤头菜碗,即用精肉片、猪肝片、玉兰片、胡萝卜片、墨鱼片、海参片、鸡蛋片下汤煮沸出锅,加葱花即可。酒席上一般的做法是,干头菜碗和汤头菜碗只上一样。

  金钩子白菜即将干河虾、鲜白菜梗、西皮(发好的油炸猪皮),加鲜红椒、青椒、胡萝卜片、芹菜、生姜、大蒜、小葱,旺火急炒,收汤汁出锅即成。

  金钩子白菜这味菜,色有红、绿、黄、白相配;香有虾香、肉皮香、八种不同蔬菜香混合,其鲜香独特;味有河鲜味、特别的肉鲜味、多种蔬菜浓鲜味,配搭一起爆炒,融脆、软、粘、辣于一体,回味无穷。

  耒阳的炒菜必用辣子、生姜、大蒜、豆豉、醐酒,甚至加辣精(朝天椒).佐料齐全,味道辛辣鲜香。金钩子白菜是炒菜中最为清淡的菜品之一。即使辣子炒肉,也会由于配料的不同,而分出微辣、鲜辣、辛辣三味菜品来,因此外地人到耒阳点菜要提前打好招呼。

  耒阳民居以群居为主,也有为数不多的单门独户小村落。旧时,宗族内部有着非常大的凝聚力,成为地方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。家族成员以族规为自我约束的日常行为规范。家庭教育以耕读传家为最高使命。经商在旧时被认为是低微的事,收入的大多数来自是田土所获。民间有习武的传统,民风彪悍。

  耒阳民居以大家族群居为显著特点,家族内部按村落始建时的辈分大小依次从正厅屋向两边开枝散叶。

  如果建村之初就有科举上榜做成七品以上官员的,会把正厅屋建成官厅屋,官厅的中堂有三明间,至少有八根金柱,上为七架梁以上的抬梁式架构,显示身份级别;在正厅屋前坪会奉上谕树帏子、插旗杆以对外昭示其湾村的尊荣和地位。

  同宗内部,以长房居中位,偏房后来即使辈分高,也得以中房为尊。在正厅屋上堂设祖先堂;中堂为会客厅,设太师壁、太师桌、太师椅、城凳等;前厅六扇隔门类似照壁一般不开,来客入大门后从两旁绕回廊进厅屋。村里如出了有身份地位的官员,会在正门前设参门和接官厅;整个湾村建筑大多连为一体,由封火墙隔成单元,由天井取光排水,单元之间设过厅为通道,可走遍全村不湿脚。

  普通人家的家居房间大多并不宽裕,一般临厅堂或侧厅首进一间为客厅。进门有一墙棚,类似照壁,墙棚后的空间摆小便桶;墙棚朝里一边是座位,对面是薯窖,上可摊铺坐人,中间是一半埋在地下的煤火炉,火炉挨窗一端有窄条凳叫“细板凳”,外侧有宽凳叫“大板凳”,这个区域便是接客和家人用餐的地方;房子通往里间有一间子墙,不设祖先位,间子墙会摆茶橱、碗架等家具;里间是家主的住房,楼上是谷仓和储柜,儿女们便睡在仓盖上。平时习武

  耒阳大的村落,会请“起钻”的师傅进村传授武艺,男丁从七八岁开始就得拜师练“坐桩”,打基础,年轻人主要是练抗打底子功,以及拳脚功夫和简单的武术套路。练这些为的是提高保护全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,如公平的曾家、高炉的坪上刘家,日本鬼子都没敢进村。

  古时山上的野兽多。农闲时节,村里会组织男女老少携狗上山岭“嘈山”,即通过声音将獐、麂等胆小的野生动物轰出来,猎手在野兽常走的通道上将其击毙,这叫打“追山”;冬至过后,猎手扛火铳上山打野兔,或挖布狗狸,这叫打“游山”;遇有野猪、老虎等凶猛动物,或设下陷阱、夹子,或组织精壮猎手周密部署,埋伏在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,待野猪或老虎出现时,利用群体协作将其击毙,这叫打“坐山”,有“打老虎准备胆,打野猪准备板(棺材)”的古语,可见其凶险程度。新中国成立前,耒阳地区野生华南虎一度泛滥成灾,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危险。夏塘的陈耆芳从1952年到1958年的七年间,共猎杀老虎138只,是全国闻名的“打虎英雄”,曾赴京出席全国劳模大会,与大会代表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。

  水路交通方面,境内可通航的较大河道有耒水、春陵水(俗称茭河),耒水的主要支流有淝江、小水、敖河(浔江)、马水等都曾可部分通航。古代从各支流进入耒水,可通往湘江、长江及更远的地方。唐代诗人杜甫,顺长江、逆湘江、溯耒水去郴州寻亲,因阻水死在耒水方田驿(新市镇龙市圩)。唐代诗人戎昱过耒境吊唁杜甫,作诗《耒阳溪夜行》就是写的耒水某支流,不过这些支流后因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,通航很困难了。

  陆路交通方面,汉代桂阳郡守卫飒修筑了一条通往五岭的500里道路,唐代开辟的梅岭大道,可能就是这条古道的升级版。清乾隆年间,北京通往广州的官马大驿道途经耒阳,在耒阳往东南方向有一支线,经永兴、资兴、汝城计350里出广东仁化;在县内,则有东、南、西、北、西南等5条驿道通往四邻各县,东驿道至安仁县界80里,南驿道至永兴县界50里,西驿道至常宁县界60里,北驿道至清泉县(今衡南县)界55里,西南驿道至桂阳县界70里。到民国时期,这些驿道多被利用来作为乡道或公路的路基。如耒阳农军上井冈山,基本是沿四条驿道出境,后蒋介石围剿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,以东驿道为路基修筑成通往安仁、茶陵的马路。

  新中国成立后,交通条件有所改变,汽车、火车增多。20世纪80年代后,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,107国道、高速公路、高速铁路陆续修成,在境内交织成网,南岳机场距耒阳不足百里,水陆空交通出行变得十分便捷。

  “跑单帮”是旧时对从事异地贩运的小本生意人的一种称呼。通常这些生意人来回奔波于两地之间,使用自备的交通工具贩运物资,以牟取差价的利润。

  耒阳盛产木材、竹子、煤炭、漕纸、汉白玉石材等,旧时耒阳走水路跑单帮的,主要是将这些物资运往衡阳、长沙,最远到达武汉,木材、竹子都是放排,从大河滩、石嘴上等地发排一次上十扎,其他物资都是走木船,一走就是十几条船。因缺乏机械动力,十几条甚至几十条木船到达武汉无法返回,便就地变卖,将武汉采购的布匹、百货等商品,装进留下的几条船运回新市、灶市、大河滩等口岸,转手给经销商,再流通到耒阳各地和清泉、安仁、永兴、郴州等各县。

  走陆路的主要是挑盐,将耒阳盛产的莲子挑往广东乐昌,再从盐贩子那里换回盐挑回来,这些挑盐的被称为“扯古佬”。扯古佬一般是通过永兴、桂阳出境,往返一次大概要三个月之久。长途脚力非常辛苦,有“三日肩膀四日脚,五日走起风样脚”的说法,意思是挑担最难的是前三日,熬过这三日就轻松了。

  “走江湖”,旧时指民间以卖艺、卖打、卖药、算命等为职业,走南闯北、来往各地靠“嘴皮子”谋生活的人。旧时江湖有“金”(风水类)、“皮”(药类)、“彩”(戏法)、“挂”(武术)、“评”(说唱)、“团”(相声)、“调”(投机)、“柳”(戏曲)八个门。耒阳走江湖的各门各类都有人,但最著名也是最正规的是卖艺的和卖打的,卖打的兼卖打药。

  西乡一带戏班子多,特别是仁义诗礼洞谭家湾,一千多人口中有两百来人唱戏,有春华班、春台班、吉祥班等戏班子,他们除了到本省的衡阳、郴州、永州、桂阳等地演出,还远赴江西、广西、广东等地,一年四季都在外面。

  耒阳四乡都有学打(武术)的人,大多以强身健体、保家护院为目的。但也有以“卖打”为生的,最主要的形式是到湾村“起钻”教人打术,当然这种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有,那些起不到钻的,就会四处找圩场卖打。卖打当然赚不到钱,他们或把用祖传“秘方”熬制的治跌打损伤和治无名肿毒的药就地叫卖,或摆摊子现场帮人推拿、针灸、贴膏药治病。这些人不但有高明的手脚功夫,身怀绝技,更有过人的嘴上功夫,可吹得“水能点灯”。

  俗话说:“江湖险恶”“人在江湖,身不由人,处处都有陷阱,因此要懂江湖规矩,也要讲江湖规矩,免得惹祸上身。江湖“义气”二字排第一,此外,警醒、谦逊、忍让、随俗都是基本规矩。其他各行也都有行规、口子(暗语)。

  民间手艺人要到四乡八邻去周游,送手艺上门。比如窑匠、瓦匠、木匠、砌匠、铁匠、铜匠、锡匠、剃头匠、补锅匠、箍桶匠、弹花匠等等,一年四季在外以手艺谋生。他们走乡串户,四海为家,各行各业都会划定地盘子,各地盘有“头人”协调。

  耒阳旧俗有:“七不出,八不归;三六九,往外走。”“初一、十五不拢堆。”“早不说鬼,晚不烧香。”“初五、十四、二十三,鸦雀(喜鹊)巴窝,树打翻。”当然,这些都是封建迷信的糟粕。

  “七不出,八不归”的意思是每月三旬逢七不出远门,逢八不动身归家,可能因为“七”和“匕”相像,三七出门带凶,而“八”与“人”相像,人的两笔是不能分离的。古人认为,三、六、九是非常吉利的数字,因此“三六九,往外走”会顺风顺水。

  “初一、十五不拢堆”的意思,主要是每月初一、十五不向人讨债,不上门借东西。一是有俗话说“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”,初一和十五都是阎王翻账打钩的日子;二是初一和十五开门就要上香敬神,出门怕犯煞或冲撞鬼神这个习俗延续至今。

  “早不说鬼,晚不烧香”的意思是早上出门前,要听到好话,讨个口彩以图个吉利,晚上烧香怕招来不干净的东西惹上晦气。类似的旧俗还有“早不说梦,晚不梳头”,也是这个意思。

  有人的地方,就有百业,就有江湖,自古而然。出行之前,小心为要,胸怀坦荡,自会少灾。

  免责声明:本平台按耒阳社区及各网站网帖推送的任何图文言论均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猛龙主帅因痛批裁判被罚25000美元 他说输给湖人那场比赛成了球队阴影

  排队3小时才抢到!原价8200元的冲锋衣,被炒到1.2万元!中年男性的消费能力被低估了?

  董宇辉回应“企业家组团找自己学习”:像过年在长辈面前表演一样,已当面催他们补货

  之前喊小家伙吃饭的洗车店暖心大哥,收到了妈妈带着小家伙送来的肉,妈妈说很感谢大哥对孩子的温暖。

  小砂糖橘清亦回家后,还对“吉林的锅包肉念念不忘”爸爸做的好吃还是吉林的好吃小清亦:吉林的好吃。

  宝宝想吃水果,妈妈担心有点冰让等一会,结果宝宝直接坐在了地上,成功把妈妈逗笑了

  三星 Galaxy S24 Ultra 手机宣传物料曝光:支持多款光追游戏

推荐产品